Effects of accumulated triazopnios on protective system of Charybdis japonica
-
摘要: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
的安全浓度为0.27mg·L-1, 然后研究三唑磷蓄积对日本 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日本 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 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没有发现POD的存在。(2)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按SOD活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 心脏 > 鳃和肌肉 > 性腺和肝胰脏, CAT活性大小顺序为: 性腺 > 肝胰脏 > 心脏 > 鳃 > 肌肉。(3)日本 体内的保护酶在三唑磷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低水平的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高度的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4)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鳃、肝胰脏和性腺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Abstract: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acute toxicity of triazopnio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on Charybdis japonica was determined, and we obtained that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 was 0.27 mg·L-1. And secondly, effects of 0.27 mg·L-1 triazopnios accumulation on protective system in 5 tissues (muscle, gill, hepatopancreas, heart and sex glan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Enzymes of protective system of C.japonica included SOD and CAT, and POD was not detected and measured in those tissues.(2)SOD and CAT activiti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and the orders of SOD and CAT activity from high to low were heart > gill and muscle > sex gland and hepatopancreas, sex gland > hepatopancreas > heart > gill and muscle, respectively.(3)SOD and CAT activities in test group would change rela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Low levels of the chemicals could stimulate SOD and CAT activity, while the activity would decrease with high level. (4) The sensitivities of SOD and CAT to the poison in gill, sex gland and hepatopancreas were much more than those of heart and muscle.
-
Keywords:
- Charybdis japonica /
- protective system /
- triazopnios /
- accumulation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被FRIDOVICH等国内外学者[1-4]统称为保护酶系统。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是因为SOD、CAT及POD 3种酶协调一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使自由基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从而防止自由基毒害,一旦这种平衡受到破坏,就可能产生伤害作用。所以研究保护酶活性在药物胁迫下发生的变化可以作为灵敏指示动物受药物胁迫的生化指标,尝试以这些抗氧化防御系统成分的变化作为氧化胁迫的生化指标的研究,正在成为毒理学研究的新热点,而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5-7]。
三唑磷是一种有机磷农药,曾经作为有机氯的替代产品在我国农林业生产、水产养殖业中作为杀虫剂广泛使用。它在浙江沿岸,主要用于池塘的清理,杀灭大型甲壳类,其杀灭作用强,但残留时间较长,有时候在虾蟹饲养过程中也用三唑磷控制桡足类的大量繁殖。1996年以来,由于三唑磷污染造成死虾、死鱼、死贝的事故时有发生[8],其对海洋生物资源、水产养殖品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颇令人担忧,已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日本
体内不同组织保护酶系统在三唑磷长期胁迫下发生的变化,以期为水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及农药的正确使用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的日本
购自宁波市大世界农贸市场,为同一批个体,规格整齐(6.5 ~7.0 cm)×(4.5 ~5.0 cm)。毒性实验在75 cm×40 cm×15 cm塑料箱中进行,内盛海水6 L。试验海水为鄞州区育苗场经沉淀、过滤自然海水。三唑磷是浙江仙居农药厂生产的浓度为20%的三唑磷乳油。1.2 实验设计和方法
1.2.1 毒性实验
首先采用常规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以确定三唑磷对日本
的安全浓度。蟹(平均体重139.8 g)买来后立即置水族箱中暂养,暂养期间用充气泵充气,每日换水1次,并淘汰掉活力不强、四肢不全的个体,暂养3 d后开始药浴。根据预备实验设置5个浓度组(原液浓度),分别为0.25、0.5、1.0、2.0、4.0 mg · L-1,另外设1个对照组,并各设1个平行组。每个塑料箱中随机放入20个日本 ,实验期间不投饵,连续充气,水温10℃,盐度22.4左右。每12 h换同浓度药液1次,分别记录24、48、72、96 h死亡和存活数,并及时取出死亡个体,以直线内插法求出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并按照96 h LC50×0.1计算出安全浓度。1.2.2 药物积累试验
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把三唑磷对日本
的安全浓度(0.27 mg · L-1)设置为试验浓度。实验设1个药浴组和1个对照组,并各设1个平行组,实验期间管理同急性毒性试验,以实验组中不出现死亡为准,16 d后终止试验。1.2.3 样品处理
从毒性实验开始的当日起,每2 d取样1次,每组取4只个体(2雌2雄),活体解剖,分别取出肌肉,鳃、肝胰脏,心脏、性腺等组织器官,用生理盐水洗过后放进-70℃冰箱备用。测量前取出组织称重,按0.1 g组织加入0.5 mL磷酸盐缓冲液(pH=7.0)的比例,放入玻璃匀浆器在冰浴条件下研磨,然后置冰冻离心机内以14 000 r · min-1的速度离心25 min,然后取其上清液进行酶活性测定。另取暂养后的健康蟹10只用来分析日本
体内保护酶系统,样品处理方法同上。1.2.4 酶活性测定
SOD活性测定采用FRIDVICH[1]建立略有改进的氮蓝四唑光化学反应法,一个SOD活力单位定义为能引起反应初速度(指不加酶时)半抑制时的酶用量;CAT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以1 min内吸光度减少0.1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POD活性参照蒋继宏等[9]方法,略有改进,以每分钟光密度变化值来表示酶活性的大小。每个样品做5个平行,取其平均值。
1.2.5 数据处理
以“酶活单位”表示酶活性的大小,为了更清楚表示药物作用下酶活性的变化,去除饥饿等其它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用酶比活力(酶活单位相对值,即把处理组酶活单位同对照组酶活单位进行比较)表示酶活性变化。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
2. 实验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三唑磷对日本 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Table 1. LC50 and safe concentration of triazopnios on C.japonicamg · L-1 影响
effect浓度
concentration影响
effect浓度
concentration24 h半致死浓度
LC50(24 h)8.76 96 h半致死浓度
LC50(96 h)2.70 48 h半致死浓度
LC50(48 h)5.94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0.27 72 h半致死浓度
LC50(72 h)3.94 2.2 三唑磷对日本
体内SOD活性的影响试验期间对照组日本
体内SOD酶活性见表 2,三唑磷作用下酶的变化见图 1。从图 1可知,在三唑磷胁迫下,鳃中SOD活性在第8天表现出明显的刺激作用,峰值达457.4%,其余时间比较平稳;肝胰脏中SOD曲线变化比较大,实验前10 d表现出刺激作用,从第12天开始出现抑制效应;心脏曲线自始至终都维持在对照组水平;肌肉中SOD活性变化曲线类似于心脏,但在第2天表现出轻微的刺激作用;性腺中的曲线在第2天表现出强烈的刺激效应(502.2%),其后便趋向平稳,维持在对照组水平。表 2 SOD酶活性变化Table 2. SOD activities of C.japonicaU · (g · mL)-1 5种组织five tissues 时间/d time 0 2 4 6 8 10 12 14 16 鳃(对照/试验)
gill(control/test)73.89/
75.4168.95/
48.5691/
74.8258.79/
56.2449.75/
122.32116.56/
137.63107.43/
144.36118.07/
141.36120.3/
86.74肝胰脏(对照/试验)
hepatopancreas (control/test)30.29/
29.2927.16/
35.7427.34/
35.1224.9/
49.55251.16/
62.5424.83/
60.33154.61/
80.64114.78/
39.66135.8/
28.25心脏(对照/试验)
heart(control/test)160.58/
160.84160.92/
151.55186.35/
253.83166.67/
147.1326.75/
214.49269.3/
263.17300.14/
243.82227.86/
282.62229.68/
247.11肌肉(对照/试验)
muscle(control/test)82.22/
86.2277.6/
74.0479.68/
72.0784.08/
91.32111.24/
139.78136.07/
145.64170.88/
155.23124.4/
143.09109.87/
94.27性腺(对照/试验)
sex gland(control/test)42.58/
46.5842.92/
165.13174.48/
298.35251.84/
377.14339.58/
324.32409.68/
572.06613.9/
431.03238/
414.79224.6/
288.152.3 三唑磷对日本
体内CAT活性的影响试验期间对照组日本
体内CAT酶活性见表 3,三唑磷作用下酶的变化见图 2。在三唑磷作用下,鳃中CAT变化曲线在实验前10 d基本稳定,第10~12天表现明显的抑制效应,从第14天开始又表现刺激作用,至实验结束时和对照组基本持平(111.8%);肝胰脏对药物比较敏感,曲线上下波动比较大,交替出现刺激和抑制作用,但实验后半程的曲线相对前半程波动较小;心脏中CAT活性变化曲线和SOD曲线相似,无较大变化;肌肉中曲线在实验前8 d变化明显,第2天出现1个显著的应激反应,CAT活性为对照组的483.8%,从第10天开始逐渐平稳,第16天又开始表现轻微的刺激作用;性腺中曲线呈紊乱态势,但实验后期(第10天~第16天)相对于前期波动较小,相对稳定,且前期的刺激作用明显(428%)。表 3 CAT酶活性变化Table 3. CAT activities of C.japonicaU · (g · mL)-1 5种组织five tissues 时间/d time 0 2 4 6 8 10 12 14 16 鳃(对照/试验)
gill(control/test)14.71/
16.7112.87/
19.0211.22/
11.126.63/
7.635.88/
8.716.78/
7.398.16/
2.219.52/
15.611.78/
13.17肝胰脏(对照/试验)
hepatopancreas (control/test)66.64/
66.6766.74/
16.6923.05/
3.3223.05/
49.19126.63/
120.24156.29/
74.3369.57/
121.8164.67/
98.2196.75/
63.52心脏(对照/试验)
heart(control/test)38.64/
36.6350. 62/
53.9930.98/
18.1020.65/
17.6242.41/
31.2630/
26.4923.11/
26.5528.34/
34.8132.28/
43.06肌肉(对照/试验)
muscle(control/test)10.11/
11.009.06/
29.3219.93/
9.4515.99/
6.4011.12/
17.9913.05/
9.4411.2/
11.459.93/
11.8010.13/
19.88性腺(对照/试验)
sex gland(control/test)73.92/
93.8217.96/
54.9714.8/
63.3714.14/
53.4712.46/
19.3354.32/
46.6746.92/
32.9418.5/
14.3618.96/
39.843. 讨论
3.1 5种组织中保护酶系统分析
本实验中检测了日本
肌肉、鳃、肝胰脏、心脏和性腺等5种组织器官,但是只检测到SOD和CAT的活性,无论是在对照组和药浴组都未检测到POD的活性。经t检验,SOD和CAT活性分布具有较大的组织特异性(P < 0.01),这和孔祥会等[13]的研究结果相同。其中心脏中SOD活性远高于其它4种组织;鳃和肌肉的SOD活性相当,约为心脏中的1/2;其次为性腺,约为心脏的1/4;肝胰脏中的SOD活性为最低,其值仅为心脏的1/5;CAT活性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性腺中CAT活性最高,分别是肝胰脏的1.5倍,心脏的2.5倍,鳃的6倍,肌肉的9倍。关于甲壳动物POD的研究并不多见,仅见有关鱼和昆虫的报道[2-4, 10-14]。本实验未在日本
体内检测到POD的活性,原因可能有三:(1)日本 是一种比较低等的动物,其体内确实不存在POD,这种可能性最大;(2)日本 体内除了这5种组织以外的其它组织细胞中存在POD;(3)POD可能以酶原形式存在于日本 体内,但本实验中任何一种药物的浓度都未达到足以激活此酶原的水平,所以未能测出。3.2 5种组织对三唑磷敏感性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5种组织中对三唑磷最为敏感的组织是肝胰脏、性腺和鳃(F*>F0.05,P < 0.05),肌肉和心脏比较稳定,这和白洁等[15]、唐学玺和张培玉[16]、贾秀英和陈志伟[17]的研究结果相似。组织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和各组织结构以及所执行的功能有关。鳃是日本
重要的呼吸器官,也是最先接触到药物的组织;肝胰脏是日本 营养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性腺是动物的生殖器官,承担着卵子、精子的营养和发育功能,对营养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对药毒物十分敏感。所以,鳃、肝胰脏和性腺是生物受外界因素胁迫的重要靶器官。心脏主要承担着血液的运输功能,肌肉主要参与生物体的运动,两者不参与吸收代谢,所以不是毒物主要攻击的靶器官,其组织细胞保护酶系统相对较稳定。此外,同一组织中SOD和CAT活性在三唑磷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这说明机体的保护酶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协同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们可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以抵御外界的损害。
3.3 药浴时间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药浴时间的长短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组织细胞酶活性的大小是药物作用和保护酶系统自身防御共同的结果。肝胰脏、性腺中SOD和肌肉中CAT在实验前2 d和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到实验结束时大部分酶活性已经基本和对照组的相当,但有的仍在波动中(图 1、图 2)。STEBBING[18]认为毒物在低浓度下出现的这种增益现象是其在无毒情况下的刺激效应,把这一现象称为“毒物兴奋效应”。许多研究证明“毒物兴奋效应”具有普遍性,本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动物细胞在低浓度毒物的胁迫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保护酶SOD、CAT活性也在自由基的诱导下随之升高,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因此便出现了酶活性在处理2 d后逐渐升高并超出对照组水平的现象。但自由基反应速度非常快,有些未得到及时清除的自由基就对细胞产生了伤害,细胞结构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此外,当毒物长时间作用于机体后,大量的活性氧中间体超过了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结果大量的活性氧中间体作用于酶蛋白质分子的关键性氨基酸残基,使酶活性受到抑制,即把CAT上的-SH巯基氧化成SO2,从而改变CAT的结构,抑制其活性。因此,酶活性又会逐渐回落。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7, 16-17, 19-20],低度污染胁迫下的生物机体SOD、CAT的活性显著上升,但随着毒物浓度的升高,或者暴露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又被显著抑制。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受毒物胁迫低的细胞在生物体内各种酶机制的相互作用下还可以渐渐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如性腺中CAT和SOD以及肌肉中CAT,这说明机体本身对外界的轻微胁迫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生物体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水平来增强其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以减轻污染物的伤害。但是,肝胰脏中SOD和CAT的活性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紊乱,说明这些组织的细胞已经受到了较深的毒害,不能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同时也说明机体对抗外界环境污染胁迫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污染物超过某一限度,便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和细胞结构的破坏[21]。
4. 结语
日本
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组织间分布具有显著特异性,没有检测到POD的活性;三唑磷对日本 鳃、肝胰脏和性腺保护酶的影响比较大,肌肉和心脏中的保护酶较为稳定。毒理学研究者一致认为,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是污染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保护酶的变化是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要想对毒害机制做进一步的研究必须利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
表 1 三唑磷对日本
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Table 1 LC50 and safe concentration of triazopnios on C.japonica
mg · L-1 影响
effect浓度
concentration影响
effect浓度
concentration24 h半致死浓度
LC50(24 h)8.76 96 h半致死浓度
LC50(96 h)2.70 48 h半致死浓度
LC50(48 h)5.94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0.27 72 h半致死浓度
LC50(72 h)3.94 表 2 SOD酶活性变化
Table 2 SOD activities of C.japonica
U · (g · mL)-1 5种组织five tissues 时间/d time 0 2 4 6 8 10 12 14 16 鳃(对照/试验)
gill(control/test)73.89/
75.4168.95/
48.5691/
74.8258.79/
56.2449.75/
122.32116.56/
137.63107.43/
144.36118.07/
141.36120.3/
86.74肝胰脏(对照/试验)
hepatopancreas (control/test)30.29/
29.2927.16/
35.7427.34/
35.1224.9/
49.55251.16/
62.5424.83/
60.33154.61/
80.64114.78/
39.66135.8/
28.25心脏(对照/试验)
heart(control/test)160.58/
160.84160.92/
151.55186.35/
253.83166.67/
147.1326.75/
214.49269.3/
263.17300.14/
243.82227.86/
282.62229.68/
247.11肌肉(对照/试验)
muscle(control/test)82.22/
86.2277.6/
74.0479.68/
72.0784.08/
91.32111.24/
139.78136.07/
145.64170.88/
155.23124.4/
143.09109.87/
94.27性腺(对照/试验)
sex gland(control/test)42.58/
46.5842.92/
165.13174.48/
298.35251.84/
377.14339.58/
324.32409.68/
572.06613.9/
431.03238/
414.79224.6/
288.15表 3 CAT酶活性变化
Table 3 CAT activities of C.japonica
U · (g · mL)-1 5种组织five tissues 时间/d time 0 2 4 6 8 10 12 14 16 鳃(对照/试验)
gill(control/test)14.71/
16.7112.87/
19.0211.22/
11.126.63/
7.635.88/
8.716.78/
7.398.16/
2.219.52/
15.611.78/
13.17肝胰脏(对照/试验)
hepatopancreas (control/test)66.64/
66.6766.74/
16.6923.05/
3.3223.05/
49.19126.63/
120.24156.29/
74.3369.57/
121.8164.67/
98.2196.75/
63.52心脏(对照/试验)
heart(control/test)38.64/
36.6350. 62/
53.9930.98/
18.1020.65/
17.6242.41/
31.2630/
26.4923.11/
26.5528.34/
34.8132.28/
43.06肌肉(对照/试验)
muscle(control/test)10.11/
11.009.06/
29.3219.93/
9.4515.99/
6.4011.12/
17.9913.05/
9.4411.2/
11.459.93/
11.8010.13/
19.88性腺(对照/试验)
sex gland(control/test)73.92/
93.8217.96/
54.9714.8/
63.3714.14/
53.4712.46/
19.3354.32/
46.6746.92/
32.9418.5/
14.3618.96/
39.84 -
[1] FRIDOVICH I. Oxygen id toxic[J]. Biosci, 1977, 27(7): 462-466. doi: 10.2307/1297527
[2] 蒋继宏, 吴薇, 陈凤美, 等. 苦豆碱对小菜蛾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4(5): 56-57. [3] 杨广, 徐清元, 尤民生. 小菜蛾取食后上海青的保护酶活力变化[J]. 华东昆虫学报, 2004, 13(1): 48-54.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QxMTA1MTcxMzA0Eg9oZGtjeGIyMDA0MDEwMDgaCHF6NGkzaTNr [4] 陈建民, 余小平, 吕仲贤, 等.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体内保护酶和自由基的变化[J]. 华东昆虫学报, 2002, 11(2): 41-45.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QxMTA1MTcxMzA0Eg9oZGtjeGIyMDAyMDIwMDkaCDhuNXN2OGFr [5] LOPES P A, PINHEIRO T, SANTOS M C, et al. Response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 freshwater fish population (Leucisus alburnoides complex) to inorganic pollutants exposure[J]. Sci Total Environ, 2001, 280(1/3): 153-163. doi: 10.1016/S0048-9697(01)00822-1
[6] ORBEA A, ORTIZ-ZARRAGOITIA M, SOLÉ M, et 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in relation to contaminant body burdens of PAHs and PCBs in bivalve molluscs, crabs and fish from the Urdaibai and Plentzia estuaries (Bay of Biscay)[J]. Aquat Toxicol, 2002, 58(1/2): 75-98. doi: 10.1016/s0166-445x(01)00226-0
[7] 冯涛, 郑微云, 洪万树, 等.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7(4): 32-34. [8] 丁跃平, 金彩杏, 郭远明, 等. 三唑磷对海水虾类、蟹类的急性毒性试验[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1(2): 116-118. doi: 10.3969/j.issn.1008-830X.2002.02.006 [9] 蒋继宏, 吴薇, 曹小迎, 等. 苦豆碱对杨小舟蛾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9(5): 91-93.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5.05.023 [10] 孔祥会, 王桂忠, 李少菁, 等. 锯缘青蟹不同季节抗氧化防护变化的比较研究[C]//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论文集(上册). 舟山: [出版者不详], 2004: 420-425. https://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ChxDb25mZXJlbmNlTmV3UzIwMjQxMTEzMTU1MjI0Egc2NzM2MDc0GghyeTVsY2licQ%3D%3D [11] 邓恩平, 刘楚吾, 陈景雄, 等. 军曹鱼不同组织5种同工酶的研究[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2(6): 1-5. doi: 10.3969/j.issn.1673-9159.2002.06.001 [12] 吴小峰, 徐俊良, 崔为正, 等. 家蚕血淋巴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其影响因素[J]. 蚕业科学, 1998, 24(1): 36-38.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QxMTA1MTcxMzA0Eg5RSzE5OTgwMDAyMjM0NRoIeGM1eHdoNG8%3D [13] 孙舰军, 丁美丽. 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1999, 30(3): 267-272. doi: 10.3321/j.issn:0029-814X.1999.03.007 [14] 李周直, 沈惠娟, 蒋巧根, 等. 几种昆虫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J]. 昆虫学报, 1994, 37(4): 399-403.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9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QxMTA1MTcxMzA0Eg5RSzE5OTQwMDI4NzA1MxoIbHdnbTNicXM%3D [15] 白洁, 李岿然, 唐学玺, 等.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体内的SOD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 海洋通报, 1998, 17(4): 43-47. [16] 唐学玺, 张培玉. 蒽对黑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00, 24(3): 217-220. doi: 10.3321/j.issn:1000-0615.2000.03.004 [17] 贾秀英, 陈志伟. 铜、镉对鲫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3): 323-325. doi: 10.3321/j.issn:1000-3207.2003.03.022 [18] STEBBING A R D. Hormesis-the stimulation of growth by low levels of inhibitors[J]. Sci Total Environ, 1982, 22(1): 213-234. doi: 10.1016/0048-9697(82)90066-3
[19] 鲁双庆, 刘少军, 刘红玉, 等. Cu2+对黄鳝肝脏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9(2): 138-141. doi: 10.3321/j.issn:1005-8737.2002.02.011 [20] 谢文平, 马广智. 氯氰菊酯对草鱼鳃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03, 22(6): 5-7. doi: 10.3969/j.issn.1003-1111.2003.06.002 [21] BROUWER M, BROUWER T H. Biochemical 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copper include oxidative damage in the blue crab, Callinects sapidus[J]. Arch Biochem Biophys, 1998, 351(2): 257-264. doi: 10.1006/abbi.1997.0568
-
期刊类型引用(24)
1. 崔俊伟,郑惠娜,曹文红,秦小明,高加龙,林海生,陈忠琴. 冷藏与冻藏条件下烫漂处理对牡蛎肉品质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5(01): 14-27 . 本站查看
2. 郑泽文,周子权,陈志,陈建楠,薛婷,林岗.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24(02): 1-9 . 百度学术
3. 赵玲,王琳,曹荣,刘淇,王善宇,胡梦月.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舌分析不同处理秋刀鱼烤后的风味特征. 食品科学. 2024(11): 186-191 . 百度学术
4. 冯瑞,梁结桦,田柬昕,赵影,张宇,黄达荣,杜冰,钟碧銮.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不同品种鱼胶的风味差异. 食品科技. 2024(05): 289-298 . 百度学术
5. 张圣杰,周康奇,潘贤辉,杨雁,张彩群,彭金霞,李文红,王大鹏. 多棱角螺腹足和内脏团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淡水渔业. 2024(06): 87-95 . 百度学术
6. 林恒宗,梁志源,秦小明,高加龙,范秀萍,黄艳平,常向阳,邓杰,吴炜俊. 基于GC-MS鉴别活体太平洋牡蛎不同流通阶段气味特征变化. 食品科学. 2023(02): 279-287 . 百度学术
7. 杨志伟,解万翠. 牡蛎资源的产业现状与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23(05): 73-77 . 百度学术
8. 汤保贵,周晖,赵力强,伍栩民,彭梓峰,钟培贵,于鸽. 香港牡蛎在异地基围育肥时的生长、形态及体成分变化. 水生生物学报. 2023(11): 1762-1768 . 百度学术
9. 严雪瑜,覃波忠,黄伟德,彭金霞,朱鹏,蒋美君,张斌,李选积,钟方杰,韦嫔媛. 不同育肥海区香港牡蛎的营养评价及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13): 276-283 . 百度学术
10. 李旭东,彭吉星,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赵新楠,冯志华,谭志军. 牡蛎中营养、呈味及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水产科学. 2022(04): 682-694 . 百度学术
11. 南富心,赵那娜,马昱阳,刘荔,杨心怡,曾名湧. 基于GC-IMS和SPME-GC-MS分析柠檬汁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酶解液风味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2(17): 43-54 . 百度学术
12. 康绪明,赵艳芳,谭志军,翟毓秀,丁海燕,盛晓风.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贝类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水产科学. 2022(06): 1064-1071 . 百度学术
13. 张锴佳,张雪妍,秦小明,林海生,高加龙,郑惠娜,曹文红. 香港牡蛎酶解产物对雷公藤甲素诱导雄性小鼠生精障碍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2(06): 941-948 . 百度学术
14. 王允茹,蔡秋杏,张晨晓,董庆亮,牛改改,石宇,覃凤青. 北部湾海区几种常见牡蛎基础营养及脂肪酸成分比较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7): 2849-2854 . 百度学术
15. 张婷,秦小明,章超桦,曹文红,郑惠娜,高加龙,林海生. 牡蛎酶解产物改善睡眠作用效果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3): 430-436 . 百度学术
16. 杨昭,梁瑞进,何春兰,曾琳琦,莫观连,李晓娜. 牡蛎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11): 196-203 . 百度学术
17. 张雪妍,秦小明,林海生,曹文红,郑惠娜,高加龙,章超桦. 牡蛎酶解超滤组分对TM4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作用. 南方水产科学. 2021(05): 118-125 . 本站查看
18. 张毅,万金庆,杨帆,童年. 冰温酶解贮藏对低盐脱水牡蛎滋味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5): 815-825 . 百度学术
19. 陆长坤,宋若晗,曲克明,崔正国,赵婉玉,胡清静,毕相东. 海洋动物体内氧化三甲胺和甘氨酸甜菜碱的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2): 18-28 . 百度学术
20. 谌素华,秦小明,章超桦,曹文红,郑惠娜,林海生. 牡蛎酶解产物对超负荷哺乳大鼠泌乳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06): 107-114 . 本站查看
21. 黄海,吴贵业,江注君,刘燕玲,付满. 蒸煮加工对香港牡蛎质构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19(09): 153-159 . 百度学术
22. 柏昌旺,章超桦,林海生,秦小明,曹文红,杨雨柔.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牡蛎短肽工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06): 85-92 . 百度学术
23. 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黄珂. 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 分析试验室. 2019(11): 1339-1344 . 百度学术
24. 穆迎春,郭亚男,何雅静,许玉艳,杨臻,宋金龙,韩刚. 几种水产品营养与活性因子及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06): 71-7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