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侍炯, 钱卫国, 杨卢明

侍炯, 钱卫国, 杨卢明.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9(4): 82-86. DOI: 10.3969/j.issn.2095-0780.2013.04.014
引用本文: 侍炯, 钱卫国, 杨卢明.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9(4): 82-86. DOI: 10.3969/j.issn.2095-0780.2013.04.014
SHI Jiong, QIAN Weiguo, YANG Luming.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suitable spacing between of light purse seine vessels for chub mackerel (Scomber japonicus)[J].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2013, 9(4): 82-86. DOI: 10.3969/j.issn.2095-0780.2013.04.014
Citation: SHI Jiong, QIAN Weiguo, YANG Luming.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suitable spacing between of light purse seine vessels for chub mackerel (Scomber japonicus)[J].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2013, 9(4): 82-86. DOI: 10.3969/j.issn.2095-0780.2013.04.014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 SS2012AA09180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20100302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侍炯(1989-),男,硕士研究生,从事鱼类行为学研究。E-mail: 461755450@qq.com

    通讯作者:

    钱卫国(1977-),男,博士,副教授,从事远洋渔业、集鱼灯研究。E-mail: wgqian@sho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973.4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suitable spacing between of light purse seine vessels for chub mackerel (Scomber japonicus)

  • 摘要: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Abstract:

    Based on point source model of illumination on sea surface, we calculated the effective light distance and analyzed the optimal distance between light vessels in a chub mackerel purse seine fishing group, in which the total power of main light vessel, secondary light vessel, net vessel were respectively about 180 kW, 120 kW and 40 kW.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ppropriate illumination being 0.01 lx, effective light distance is 872.0 m, minimum operating distance is 1 650.4 m between main light vessel and secondary vessel, 1 585.7 m between secondary light vessel and net vessel, and 1 669.7 m between main light vessel and net vessel. Optimal dista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urse seine vessels is 1 744.0 m. When appropriate illumination being 14.00 lx, effective light distance is 138.3 m, minimum operating distance is 262.9 m between main light vessel and secondary vessel, 249.4 m between secondary light vessel and net vessel, and 263.1 m between main light vessel and net vessel. Optimal dista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urse seine vessels is 276.6 m.

  •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隶属于扇贝科、栉孔扇贝属,为暖水性双壳贝类,自然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中国的南海、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广东省沿海的海门、遮浪、大亚湾、大鹏湾及闸坡等地均有分布。其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是名贵的海珍品,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周期短,一般1~1.5年达到商品规格,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经济养殖贝类。华贵栉孔扇贝育苗与养殖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其养殖业在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发展[1]。但在其养殖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自发展养殖生产以来,年复一年,几乎都是采用养殖的成贝做亲贝,未进行选择,特别是为了避免精子过多,在生产中只使用少量的雄性个体,这样可能使其遗传结构发生改变、遗传多样性下降[2],从而在生产中出现种质衰退、活力下降及死亡率升高等现象[3]。通过遗传育种提高华贵栉孔扇贝的种质质量,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4-7]。选择育种是贝类品种培育极见成效的育种技术,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及壳宽)和体质量等产量性状是贝类选择育种及定向培育中常用的指标[8]。阐明形态、体质量等指标的相互关系,将为加快育种工作的进程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于华贵栉孔扇贝各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已有研究报道[9-11],可是上述研究只分析了某一特定生长阶段的测量数据,无法反映各个生长或贝龄时期各性状的相关关系。但是选择育种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留种,所以探讨不同贝龄期各个性状指标的相关关系,对于选择育种更具有实际指导作用。该研究对华贵栉孔扇贝进行了约1年的生长测量,对5个贝龄期4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选择育种提供指导。

    所用的华贵栉孔扇贝来源于2009年4月人工繁育的苗种,养殖于深圳大亚湾大鹏澳海区。在5个贝龄期(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分别从该养殖群体中随机取100只扇贝对其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体质量(TW)进行测量,测量前将贝体表面的所有附着物及淤泥清洗干净。体质量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01 g,壳形态大小用数显测量尺测量,精确到0.01 mm。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表型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参照杜家菊和陈志伟[12]的方法进行,设TW为因变量,SH、SL、SW为自变量,因变量实施正态性检验后,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5个贝龄期华贵栉孔扇贝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的平均值见表 1。4个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见表 2,都呈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01)。在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贝中,壳高与壳长之间的相关系数在所有性状间最高(0.967、0.986、0.986和0.948);3月龄贝中壳长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在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除6月龄外,其他4个贝龄期的壳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壳宽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小。

    表  1  不同月龄华贵栉孔扇贝4个数量性状的大小(n=100)
    Table  1.  Four quantitative traits of C.nobilis at different ages
    月龄
    months of age
    壳高/mm
    SH
    壳长/mm
    SL
    壳宽/mm
    SW
    体质量/g
    TW
    3 27.65±4.80 24.82±4.35 9.26±1.52 3.74±1.91
    6 42.42±6.24 39.58±5.92 13.41±2.11 11.69±4.73
    7 46.02±6.32 43.58±6.21 14.40±2.05 14.74±5.46
    9 53.33±7.10 50.89±7.00 16.78±2.28 22.43±8.08
    15 60.71±5.85 58.00±5.62 21.09±1.95 36.97±8.8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华贵栉孔扇贝各数量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Table  2.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quantitative traits of C.nobilis
    月龄  months of age 性状  trait 体质量  TW 壳高  SH 壳长  SL 壳宽  SW
    3 TW - 0.840* 0.923* 0.790*
    SH - 0.875* 0.785*
    SL - 0.880*
    SW -
    6 TW - 0.964* 0.953* 0.872*
    SH - 0.967* 0.837*
    SL - 0.853*
    SW -
    7 TW - 0.961* 0.964* 0.903*
    SH - 0.986* 0.885*
    SL - 0.897*
    SW -
    9 TW - 0.954* 0.958*** 0.861*
    SH - 0.986*** 0.836*
    SL - 0.866*
    SW -
    15 TW - 0.916* 0.929* 0.775*
    SH - 0.948* 0.638*
    SL - 0.700*
    SW -
    注:*. P < 0.001
    Note:*. 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通径分析原理,利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得到各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进而得到相关指数,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943、0.936、0.937和0.910。正态分布检验表明3月龄贝的体质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而未对其进行通径分析,其他4个贝龄期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见表 3。在6月龄贝中壳长对体质量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783(6月龄),壳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428(7月龄),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为0.158~0.266,除7月龄外,壳高的通径系数都大于壳长的通径系数。在6月龄、7月龄和9月龄,壳宽通过壳高或壳长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且明显大于直接作用,15月龄时的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的差异较小。

    表  3  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Table  3.  Path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to total weight
    月龄
    months of age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
    直接作用
    direct effect
    间接作用 indirect effect
    壳长 SL 壳高 SH 壳宽 SW 合计 total
    6 SH 0.783 - - 0.181 0.181
    SW 0.216 - 0.655 - 0.655
    7 SL 0.428 - 0.354 0.166 0.520
    SH 0.366 0.414 - 0.163 0.577
    SW 0.195 0.365 0.306 - 0.671
    9 SL 0.382 - 0.439 0.137 0.576
    SH 0.445 0.377 - 0.132 0.509
    SW 0.158 0.331 0.372 - 0.703
    15 SL 0.345 - 0.397 0.186 0.583
    SH 0.419 0.327 - 0.170 0.497
    SW 0.266 0.242 0.267 - 0.50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4可以看出,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其次是壳长,最小为壳宽;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其他3个壳形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建立了4个月龄期的线性回归方程,其线形回归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表  4  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
    Table  4.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to total weight
    月龄
    months of age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
    直接决定系数
    direct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间接决定系数 indirect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壳长 SL 壳高 SH 壳宽 SW 合计 total
    6 SH 0.613 - - 0.283 0.896
    SW 0.047 - - - 0.047
    7 SL 0.183 - 0.309 0.150 0.642
    SH 0.134 - - 0.122 0.256
    SW 0.038 - - - 0.038
    9 SL 0.146 - 0.335 0.105 0.586
    SH 0.198 - - 0.118 0.316
    SW 0.025 - - - 0.025
    15 SL 0.119 - 0.274 0.128 0.521
    SH 0.176 - - 0.142 0.318
    SW 0.071 - - - 0.07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TW6=-19.948+0.593SH+0.483SW(R2=0.943)

    TW7=-23.639+0.317SH+0.376SL+0.521SW(R2=0.936)

    TW9=-36.441+0.507SH+0.441SL+0.56SW(R2=0.937)

    TW15=-58.855+0.419SH+0.345SL+0.266SW(R2=0.91)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弄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选择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0]。ROBERT等[13]根据大扇贝(Pecten maximus)双轮幼体形态学特征和幼体脂肪含量与最大形变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AHMED和ABBAS[14]利用多元相关分析了鱼、鲸和贝类幼龄期体长、体质量相关的生长参数。华贵栉孔扇贝作为一种食用贝类,在养殖生产和育种中活体质量是生产性能的直接反映,也是良种选育中最关注的目标性状。然而,与准确测量的形态性状相比,体质量性状准确测量操作的难度较大。因此,分析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及壳宽等)与体质量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效果,对制定合适的选育指标和育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表明,华贵栉孔扇贝的数量性状在其5个贝龄期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都呈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月龄时因其体质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不能建立线性偏回归方程,即在该阶段通过对壳形性状的选择难以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在表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径系数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当相关指数R2≥0.85时,表明影响依变量的主要自变量已经找到。此研究中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说明壳形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6月龄时壳长对体质量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78.3%),壳高通过壳宽的间接作用明显大于壳宽的直接作用,表明在该阶段主要以壳高进行选择,就可达到增加体质量的目的。在生长的后几个测量阶段(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壳长、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都大于壳宽,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大于壳长,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在这些阶段选育指标应以壳高为主,同时可对壳长开展协同选择,就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郑怀平等[10]对1龄华贵栉孔扇贝的通径分析也表明,以提高活体质量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闭壳肌肉是扇贝的重要产品形式,如以提高闭壳肌质量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10],而刘志刚等[9]的报道则认为应以壳宽为第一选育目标性状,其次是体质量和壳长。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所分析样品的生长状况或遗传背景有差异,虽然他们所分析的都是1龄的华贵栉孔扇贝,但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差异较大,如1个群体的活体质量为46.88 g,闭壳肌质量3.88 g,而另一个所分析群体活体质量为57.16 g,闭壳肌质量6.76 g。从此研究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年龄段其大小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而且这些差异原因还可能与所分析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如刘志刚等[15]的研究表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壳长对体质量的决定效应最大。刘小林[16]的研究指出壳高对栉孔扇贝(C.farreri)活体质量的影响最大,杨彦鸿等[17]的研究指出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壳长对体质量的决定效应最大。因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分析要充分考虑所分析样品的遗传背景、年龄和生长状况等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并对育种实践中选择指标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马氏珠母贝壳高进行选择时其体质量也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18]。但也存在其他一些情况,有报道表明当对某个性状进行选择时其他性状有时与其呈负相关[19-21]。当对壳高选择时,扇贝(Argopecten ventricosus)后代体质量的相关反应不明显,而当对体质量选择时,壳宽却发生了8%~9%的相关反应[19]。此结果显示在育种实践中,各选育性状的相关性研究需要与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及育种的策略等研究相结合。

  • 图  1   有效光诱距离

    Figure  1.   Effective distance of inducing light

    图  2   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示意图

    Figure  2.   Available distance between two light purse seine vessels

    图  3   围网渔船船组内各船的间距

    Figure  3.   Available distance between purse-seine vessels

    图  4   2组灯光围网渔船的合适照度间距示意图

    Figure  4.   Available distance between one group light purse-seine vessels and another

    表  1   灯光围网渔船船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light purse seine vessels

    船名vessel name 总吨/t tonnage 总长/m length 主机功率/kW main engine power 副机功率/kW secondary engine power 水上灯个数number of lights 灯高/m height of lights
    网船-苏渔812 net vessel 210 42.65 600 292.9 20 8.8
    副灯船-苏渔310 secondary light vessel 100 27.50 520 277.5 60 4.8
    主灯船-苏渔324 main light vessel 100 27.60 520 277.5 90 4.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照度下围网船的有效光诱距离

    Table  2   Effective distance of inducing light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 on sea surface

    照度/lx illumination (E) 0.01 0.05 0.10 0.50 1.00 5.00 10.00 14.00
    距离/mdistance (Ly) 872.0 581.8 488.6 324.1 271.7 180.2 150.8 138.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照度下围网船组内部各船间灯光互不干扰的最小距离

    Table  3   Non-interferenc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seiners within ship group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

    照度/lx illumination (E) 距离/m distance (L1) 距离/m distance (L2) 距离/m distance (L3)
    0.01 1 650.4 1 585.7 1 669.7
    0.05 1 101.0 1 056.5 1 112.7
    0.10 924.5 886.6 933.9
    0.50 615.5 589.0 620.7
    1.00 516.2 493.4 520.0
    5.00 342.5 326.1 343.8
    10.00 286.8 272.3 287.3
    14.00 262.9 249.4 263.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照度下2船组间主灯船的合适作业距离

    Table  4   Appropriate operating distance between two main lightships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

    照度/lx Illumination (E) 0.01 0.05 0.10 0.50 1.00 5.00 10.00 14.00
    距离/m distance (Ls) 1 744.0 1 163.6 977.2 648.2 543.4 360.4 301.6 276.6
    下载: 导出CSV
  • [1] 夏章英. 光诱围网[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4: 157-173.
    [2] 程家骅, 林龙山. 东海区鲐鱼生物学特征及其渔业现状的分析研究[J]. 海洋渔业, 2004, 23(2): 1-2.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801041&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3] 郑基. 关于东海区灯光围网管理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7(1): 51-59. doi: 10.3969/j.issn.1008-830X.2008.01.012
    [4] 孙满昌, 许柳雄, 陈新军, 等. 海洋渔业技术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1-52.
    [5] 周大明. 光源原理与设计[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7-8.
    [6] 钱卫国, 王飞. 集鱼灯海面照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3(4): 285-290. doi: 10.3969/j.issn.1008-830X.2004.04.002
    [7] 钱卫国, 王飞, 孙满昌, 等. 8154型鱿钓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25(1): 34-39. doi: 10.3969/j.issn.1008-830X.2006.01.007
    [8] 钱卫国, 孙满昌. 大型专业鱿钓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研究[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21(4): 311-31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6.04.004
    [9] 俞文钊, 何大仁, 郑玉水. 蓝圆鲹和鲐鱼趋光行为的研究[J]. 海洋学报, 1981, 3(1): 149-156. https://td.alljournals.cn/view_abstract.aspx?pcid=E62459D214FD64A3C8082E4ED1ABABED5711027BBBDDD35B&aid=BE0A91E0914970E1DCF102503967C684
    [10] 何大仁, 蔡厚财. 鱼类行为学[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105-108.
    [11] 崔淅珍, 中村善彦, 有元貴文, 等. 集魚灯による小型イカ釣り漁船周边の海面照度分布[J]. 日本水产学会誌, 1997, 63(2): 160-165.
    [12] 钱卫国. 鱿钓渔业中集鱼灯的优化配置研究[D]. 上海: 上海水产大学, 2005.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773292
    [13] 官文江, 钱卫国, 陈新军. 应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水上集鱼灯向下辐照度在一类海水中的分布[J]. 水产学报, 2010, 34(10): 140-15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723
    [14] 荒川久幸, 崔淅珍, 有元貴文, 等. 小型イカ釣り漁船の集魚灯光の海中放射照度分布[J]. 日本水产学会誌, 1996, 62(3): 420-427.
    [15] 崔淅珍, 荒川久幸, 中村善彦, 等. 日本海のィカ钓り渔场における海水の光学的水型と集鱼灯の透过特性[J]. 日本水产学会誌, 1998, 64(4): 650-657. doi: 10.2331/suisan.64.650
    [16]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等.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J]. 南方水产, 2009, 5(4): 41-46. doi: 10.3969/j.issn.1673-2227.2009.04.008
    [17] 颜云榕, 冯波, 卢伙胜. 中、西沙海域2种灯光作业渔船的捕捞特性及其技术效率分析[J]. 南方水产, 2009, 5(6): 59-64. doi: 10.3969/j.issn.1673-2227.2009.06.011
    [18] 郑国富. 诱鱼灯光场计算及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J]. 台湾海峡, 1999, 18(2): 215-220. http://lib-bhstory.museum.chaoxing.com/info/12874.jspx
    [19] 崔科, 陈新军. 东、黄海围网渔场鲐鱼产量的年际变动[J]. 海洋学研究, 2005, 23(2): 41-49.
    [20] 王飞, 钱卫国, 田思泉. 东、黄海鲐鯵鱼渔场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30(4): 64-71. doi: 10.3969/j.issn.1000-7075.2009.04.010
    [21]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等. 南海北部灯光围网渔获组成分析[J]. 南方水产, 2009, 5(6): 65-70. doi: 10.3969/j.issn.1673-2227.2009.06.012
    [22] 程家骅, 林龙山. 东海区鲐鱼生物学特征及其渔业现状的分析研究[J]. 海洋渔业, 2004, 26(2): 73-78.
    [23] 李纲, 陈新军. 东海鲐鱼资源和渔场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 37(6): 921-926. doi: 10.3969/j.issn.1672-5174.2007.06.006
  • 期刊类型引用(46)

    1. 巫旗生,罗娟,陈珍赐,林炫锋,祁剑飞,宁岳,郭香,罗辉玉,曾志南,葛辉. 不同月龄双线紫蛤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渔业研究. 2024(03): 242-247 . 百度学术
    2. 巫旗生,周小文,宁岳,祁剑飞,郭香,罗辉玉,葛辉. 不同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4(11): 18-24 . 百度学术
    3. 张凯,郑述河,李永明,苏兆军. 扇贝“渤海红”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23(03): 152-157 . 百度学术
    4. 丁晟琦,张伟杰,王许波,常亚青,尹东红,宋坚. 不同月龄光棘球海胆幼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23(04): 8-12 . 百度学术
    5. 徐晓莹,胡丽萍,贺加贝,姜黎明,杨涛,史文凯,张玉恒,李五. 海湾扇贝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效应分析. 海洋湖沼通报. 2023(04): 73-78 . 百度学术
    6. 刁宏山,赖胜琪,尹聪,邱炬维,栗志民,刘志刚. 北部湾海域不同地理群体钝缀锦蛤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18): 87-93 . 百度学术
    7. Qi YANG,Ao LI,Luping WANG,Rihao CONG,Jianming YANG,Guofan ZHANG,Wei WANG,Li LI. Shell characterization and effects on cavity volume of wild Jinjiang oyster Crassostrea ariakensis in different estuaries of China.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23(05): 2020-2031 . 必应学术
    8. 方伟,陈明强,李有宁,马振华,赵旺,温为庚,邓正华,于刚,王雨. 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02): 47-53 . 百度学术
    9. 陈健,郭丹,翟子钦,喻达辉,白丽蓉.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01): 45-51 . 本站查看
    10. 方伟,周胜杰,赵旺,杨蕊,胡静,于刚,马振华. 黄鳍金枪鱼5月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01): 52-58 . 本站查看
    11. 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李有宁,王雨,孙静,王继金. 靓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21(02): 233-238 . 百度学术
    12. Dan GUO,Jian CHEN,Ziqin ZHAI,Tongtong REN,Jijin WANG,Lirong BAI,Dahui YU.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Lutraria sieboldii on Its Body Mass Trait.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1(04): 71-76+103 . 必应学术
    13. 信炳龙,吴彪,周丽青,杨增光,孙秀俊,田吉腾,刘志鸿,杨爱国. 4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主要可量性状特征分析. 海洋渔业. 2021(06): 652-660 . 百度学术
    14. 韩森荣,李春茂,李婷婷,孙继红,邹雯静,赵谭军,湛垚垚,常亚青. 皮氏蛾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与软体部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6): 976-984 . 百度学术
    15. 田传远,夏珮伦,张嘉荣,于瑞海,郑小东,顾忠旗. 疣荔枝螺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37-44 . 百度学术
    16. 梁健,王俊杰,郭永军,李永仁,闫喜武.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水产科学. 2020(01): 40-47 . 百度学术
    17. 邵艳卿,方军,田野,滕爽爽,张雷雷,柴雪良. 泥蚶生长性状与SSR标记的相关性. 水产学报. 2020(05): 827-835 . 百度学术
    18. 韦嫔媛,李蔚,张兴志,李琼珍,何苹萍,卓晓菲,官俊良,赵文彬,张立,彭金霞. 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4): 961-967 . 百度学术
    19. 鲍虞园,叶国玲,颉晓勇. 中国鲎人工繁育及1龄稚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4): 77-84 . 百度学术
    20. 陈健,白丽蓉,罗会,喻达辉. 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10): 2557-2564 . 百度学术
    21. 陈金辉,冼昶华,罗月红,林曼芬. 华贵栉孔扇贝Akirin 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9): 3952-3959 . 百度学术
    22. 陈亭君,何旭盟,申玉春,栗志民. 20月龄尖紫蛤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06): 23-29 . 百度学术
    23. 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王继金,李有宁,王雨. 棕带仙女蛤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9(06): 34-40 . 本站查看
    24. 张雷雷,滕爽爽,李腾腾,邵艳卿,方军. 不同月龄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海洋科学. 2019(12): 74-80 . 百度学术
    25. 陈明强,魏海军,李有宁,邓正华,王雨,陈旭,孙静,马振华. 野生企鹅珍珠贝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06): 48-56 . 百度学术
    26. 巫旗生,曾志南,宁岳,祁剑飞,郑雅友,罗娟. 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8(01): 110-114 . 百度学术
    27. 王潇,曹善茂,印明昊,刘刚,王尧,邹建威. 不同贝龄岩扇贝数量性征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河北渔业. 2018(02): 23-28+38 . 百度学术
    28. 赵旺,江淼,陈明强,林凤昊,杨蕊,于刚,孟祥君,马振华. 离岸养殖与陆基养殖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海洋学报. 2018(08): 53-62 . 百度学术
    29. 巫旗生,宁岳,曾志南,祁剑飞,郭香,贾圆圆. 不同贝龄“金蛎1号”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72-78 . 百度学术
    30. 赵旺,杨蕊,胡静,马振华,于刚,王理.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水产科学. 2017(05): 591-595 . 百度学术
    31. 赵旺,杨蕊,胡静,杨其彬,马振华,于刚. 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05): 557-562 . 百度学术
    32. 赵旺,胡静,马振华,于刚,杨蕊,王理. 尖吻鲈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9): 1700-1707 . 百度学术
    33. 赵旺,严俊贤,马振华,于刚,杨蕊,王理. 3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8): 152-155+160 . 百度学术
    34. 赵旺,于刚,王江勇,严俊贤,杨蕊,吴开畅. 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海洋科学. 2017(11): 82-88 . 百度学术
    35. 杨蕊,赵旺,张欣,吴达泮,吴开畅,黄海. 华贵栉孔扇贝两个群体的养殖效果评价及通径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17(01): 20-24 . 百度学术
    36. 郭奕惠,刘宝锁,范嗣刚,张博,陈晓玲,喻达辉. 合浦珠母贝选育组和对照组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2): 212-220 . 百度学术
    37. 郑关超,吴海燕,郭萌萌,赵春霞,付树林,谭志军,翟毓秀. 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05): 1-6 . 百度学术
    38. 陆雅凤,赵晟,徐梅英,吴常文. 东极厚壳贻贝养殖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3): 147-150 . 百度学术
    39. 李莉,郑永允,徐科凤,邱兆星,郭萍萍. 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5(06): 54-58 . 百度学术
    40. 谭才钢,刘宝锁,张东玲,牛志凯,张博,陈明强,范嗣刚,姜松,黄桂菊,李有宁,陈素文,喻达辉. 合浦珠母贝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5(02): 35-40 . 本站查看
    41. 刘超,刘敏,刘志刚. 华贵栉孔扇贝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水产养殖. 2014(11): 23-27 . 百度学术
    42. 郭华阳,陈明强,王雨,江世贵,张殿昌,杨其彬,李有宁,朱李春,吴开畅. 黄边糙鸟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3(02): 1-8 . 本站查看
    43. 杨彬,谢恩义,贾柽.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水产养殖. 2013(07): 14-18 . 百度学术
    44. 陈丽梅,刘利华,秦传新,邢克智,郭永军,闫芃. 渤海地区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13813-13814 . 百度学术
    45.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30日龄青龙斑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 139-143 . 百度学术
    46. 郝伟,徐国成,庞作宽,徐加涛,许星鸿. 毛蚶壳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81-8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5)

图(4)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6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9-19
  • 修回日期:  2012-12-29
  • 刊出日期:  2013-08-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