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probiotics on breeding of Litopeuaeus vannamei
-
摘要:
实验研究了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对水体中pH值、H2S、COD、NH4+-N、NO2--N和幼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提高水体的pH值有一定作用,而芽孢杆菌对pH值无显著影响;益生菌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H2S、NH4+-N和NO2--N含量,其中光合细菌去除H2S和NO2--N的效果略优于芽孢杆菌,而芽孢杆菌去除NH4+-N的能力比光合细菌强;实验中COD均在较适宜范围,益生菌对COD无显著影响。5 mg · L-1芽孢杆菌和1 mg · L-1芽孢杆菌+10 mg · L-1光合细菌能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在实验中,1 mg · L-1芽孢杆菌+10 mg · L-1光合细菌的综合效果最佳,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具有协同作用。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supplement of probiotics (Bacillus sp.,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nd Bacillus sp. +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on pH, H2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mmonia-N, nitrate-N and survival rate in breeding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had some effect on preventing low pH occur but Bacillus sp. did not show similar func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2S, ammonia-N, or nitrate-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he supplement of probiotic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eliminated H2S and nitrate more strongly while Bacillus sp. eliminated ammonia-N more effectively. However, the use of probiotics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COD, which concentrations were harmless to larva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urvival rate of larva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supplement of 5 mg · L-1of Bacillus sp. and 1 mg · L-1 of Bacillus sp. together with 10 mg · L-1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Considering the integrated effect on water quality and survival rate, we conclude that the optimum treatment was 1 mg · L-1 of Bacillus sp. together with 10 mg · L-1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in this experiment. It seems that the effect can be enhanced by using Bacillus sp. and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together.
-
Keywords:
- probiotics /
- Bacillus sp. /
-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
- water quality /
- Litopenaeus vannamei /
- healthy breeding
-
近年来美国罗非鱼进口数量迅速攀升,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和消费国,2004年美国罗非鱼进口消费量达11.3万t。在美国,罗非鱼产品深受欢迎,已经成为水产品消费中的主要产品。美国罗非鱼协会统计数据表明,人均罗非鱼消费量达0.32 kg,在美国人均海鲜消费量中排第7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美国罗非鱼年产量大约只有9千t,远远不能满足其本国消费需求,大部分罗非鱼消费产品需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实现[1]。目前,美国的各类罗非鱼产品的进口量逐年上升,因其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世界上众多罗非鱼生产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罗非鱼输美的力度,形成了当今美国罗非鱼市场上风起云涌的局面。在全球罗非鱼贸易中, 中美2国均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相对美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致力于提升罗非鱼出口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我国罗非鱼产业仍需透彻地掌握当前市场发展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策略,方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阐述近年美国罗非鱼市场的变化状况及其起因,旨在为指导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1. 美国罗非鱼市场分析
1.1 美国罗非鱼进口国家分析
随着美国消费者对白肉鱼种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罗非鱼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上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表 1)。2004年美国罗非鱼总进口量为112 939 t,较2000年增长了1.79倍,每年平均增长44.7%。2005年1月至10月美国罗非鱼进口量达10.5万t,基本达到上一年全年的水平,数量上比去年同期增长18.6%。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罗非鱼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印尼等国和地区。2000~2004年间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至美国的罗非鱼数量占美国罗非鱼总进口量的97%以上。拉丁美洲国家,如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主控美国鲜罗非鱼及鲜鱼片进口贸易,厄瓜多尔多年一直以向美国出口对虾产品为主,但由于对虾的价格不断下滑及2004年以来又受到反倾销案件的困扰,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转向罗非鱼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国(内地及台湾)是美国最大的冻罗非鱼及冻罗非鱼片进口国,过去连续5年出口罗非鱼数量均达美国总进口量的74%以上。众所周知,早期中国内地罗非鱼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得益于来自中国台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再加上中国内地较为低廉的劳力成本及广阔的土地资源,罗非鱼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2002年之前美国主要从中国台湾进口罗非鱼,随着中国内地罗非鱼养殖及加工技术的日臻完善,罗非鱼出口量增长势头异常迅猛。自2003年起,中国内地罗非鱼出口贸易超越了中国台湾占据美国市场的主导地位,2004年罗非鱼出口量接近6万t,占美国罗非鱼进口总量的53%,与中国台湾合计占据将近80%的美国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表 1 2000~2005年美国罗非鱼进口状况Table 1. 2000~2005 US Tilapia importt 国家/地区
country/area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月~10月比较
Jan~Oct comparisons增长率/%
increase rate2004 2005 中国内地China 13 491 13 589 26 485 45 476 59 867 46 961 55 652 18.5 中国台湾Taiwan 17 729 29 808 23 667 22 414 27 690 20 822 22 663 8.8 厄瓜多尔Ecuador 3 447 5 159 6 903 9 726 10 411 8 940 9 300 4.0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2 683 3 108 3 208 4 000 4 106 3 516 3 429 -2.5 洪都拉斯Honduras 1 046 1 437 2 873 2 856 4 041 3 288 5 333 62.2 印尼Indonesia 1 220 2 217 2 574 3 588 4 253 3 319 5 499 65.7 美国进口总量US total import 40 491 56 341 67 187 90 224 112 939 88 969 105 514 18.6 占美国进口总量的百分率/% percentage of US total import 97.8 98.1 97.8 97.6 97.7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Data source: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1.2 美国罗非鱼进口总量分析
随着全球性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市场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罗非鱼肉质白嫩鲜美、富有弹性、刺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逐渐成为了鳕鱼的替代品,深受欧洲、美国、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欧美地区消费者的心目中仅次于三文鱼,位居第二,在国际上被称为21世纪之鱼[2],因此美国罗非鱼的进口量迅速攀升。影响本年度美国罗非鱼进口数量上升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近年美国对鲶鱼进口国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以保护其国内的鲶鱼农户,造成进口量锐减,2004年鲶鱼进口量只有3千多t,仅为2000年鲶鱼进口数量的17%。罗非鱼则被商家作为鲶鱼的最佳替代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罗非鱼的进口贸易;其次是由于2005年间美国国内发生多次飓风,如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对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等沿海地区的海塘养殖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这些沿海地区掌控全美大部分的海鲜生产,这些养殖产业还要在较长时期内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生产能力,同时飓风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内陆渔业,国内海鲜产量下降进一步刺激了海鲜产品的进口贸易[3]。另外,在禽流感疫情阴影笼罩之下,家禽出口贸易前景暗淡,而水产品成为人们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2005年美国家禽产品进口量下降了15%,水产品进口量则提高了20%。罗非鱼产品价位正好与美国当前水产品消费需求相吻合,因此罗非鱼受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且会更受欢迎。如表 1所示,总进口量由2000年的4万t增加到2004年的11.3万t,进口金额接近3亿美元。从表 2可看出,2005年前10个月美国罗非鱼进口量达10.5万t,进口金额1.27亿美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8.5%和35.4%。预计全年将会有12~13万t的罗非鱼产品进入美国,相当于大约30万t鲜活罗非鱼的重量。
表 2 2004~2005美国罗非鱼进口数量及金额同期比较Table 2. 2004~2005 US Tilapia import quantity and value comparisons in the same period月份month 数量/t quantity 增长率/% increase rate 金额/万美元value 增长率/% increase rate 2005年 2004年 2005年 2004年 1 9 666 13 023 35 2 351 3 320 41 2 7 115 10 516 48 1 977 3 056 55 3 9 271 7 670 -17 2 503 2 554 2 4 9 605 8 395 -13 2 510 2 721 8 5 9 227 9 223 0 2 662 2 919 10 6 8 285 10 077 22 2 356 3 045 29 7 9 270 11 614 25 2 406 3 357 40 8 8 797 10 850 23 2 351 3 317 41 9 8 323 11 372 37 2 321 3 402 47 10 11 499 12 770 11 2 777 3 519 27 总计total 91 058 105 514 16 24 214 31 211 29 数据来源:美国海洋渔业局
Data source: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NMFS).1.3 美国罗非鱼进口产品分析
美国主要以冻全鱼、冻鱼片、鲜鱼片进口为主,表 3和表 4为近年美国罗非鱼不同产品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比较。近年来美国罗非鱼进口产品以冻全鱼居多,但进口数量增长趋势缓慢。2004年冻全鱼总进口量为5.7万t,比2000年增长1.07倍,2005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比较呈负增长势态,进口量下降了7%,进口量为2.4万t,进口金额为2 969万美元。冻全鱼价格轻微地上升,对进口数量虽有刺激作用,但进口量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与冻全鱼相比,冻鱼片及鲜鱼片则有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比较,这2种产品进口量分别上升了35.4%和16.4%。尽管冻全鱼在进口数量上依然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但进口总金额却比冻鱼片及鲜鱼片少近一半。对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统计的数据分析表明,2005年美国冻罗非片的进口量处于大幅度攀升态势,2005年第三季度比去同期增长46%。这可能是因为原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很多出口企业寻求减少运输费用的方法,而罗非鱼片只占全鱼重量的1/4~1/3之间,出口鱼片减少了运输成本,又可提升产品的价值。亚洲地区几乎包揽全美冻鱼片市场的供给,其中75%是由中国输出的。中国迅速改变过去以冻全鱼为主的出口形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冻罗非鱼片供应国。预计美国罗非鱼冻鱼片的供应量还会不断上升,冻罗非鱼片市场还是未来东南亚国家必争之地。2005年上半年鲜鱼片进口总值7千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9%, 但却是2000年的158%,这些鲜鱼片主要是来自中、南美国家,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的鲜鱼片出口数量增长迅猛,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洪都拉斯,鲜鱼片进口总量比去年同期上升62%,但最大的鲜鱼片供应国依然是厄瓜多尔,这3个国家稳固地占据了美国89%的鲜鱼片市场。
表 3 2000~2005年美国进口罗非鱼产品数量的比较Table 3. 2000~2005 US Tilapia import quantity by productst 产品products 年份year 上半年the first half year 变化率/% increase rate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4 2005 冻全鱼whole frozen 27 774 38 750 40 728 49 065 57 470 26 475 24 727 -6.60 冻鱼片frozen fillets 5 186 7 372 12 256 23 271 36 205 16 727 22 646 35.38 鲜鱼片fresh fillets 7 502 10 266 14 164 17 946 19 382 9 969 11 606 16.42 总计total 40 462 56 387 67 147 90 282 113 057 53 171 58 979 10.92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Data source: NMFS.表 4 2000~2005年美国进口罗非鱼产品金额比较Table 4. 2000~2005 US total Tilapia import value by products万美元 产品products 年份year 上半年the first half year 变化率/% increase rate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4 2005 冻全鱼whole frozen 3 368 3 807 4 401 5 518 6 271 2 842 2 969 4.46 冻鱼片frozen fillets 2 322 2 890 4 852 8 410 11 910 5 605 7 627 36.07 鲜鱼片fresh fillets 4 445 6 097 8 159 10 195 11 580 5 915 7 042 19.06 总计total 10 136 12 795 17 412 24 124 29 761 14 361 17 637 22.81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Data source: NMFS.1.4 美国罗非鱼进口价格分析
罗非鱼价格增长变化模式跟三文鱼及其它海鲜产品相似,主要以养殖产品为主,开始以价格优势走俏于市场,然后很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受全球农产品突发事件的影响及美国国家整体物价上涨对水产品价格变化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如禽流感疫情使水产品需求骤增;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原料价格上涨和运输价格提高,使渔业生产成本增加,推动了水产品价格走高;常规淡水鱼价格常年走低,货源偏紧,需求增大刺激价格上扬。如图 1所示,2005年罗非鱼的平均价格是3美元· kg-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但所谓的罗非鱼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形式在发生变化,冻鱼片产品逐渐取代了冻全鱼的位置,成为主要的罗非鱼消费产品。然而,各国通过提高价格优势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造成冻鱼片价格一路下跌。相对而言,鲜鱼片市场价格则保持基本平稳。总体上罗非鱼的平均价格与往年差别不大。另外,由于亚洲国家的竞争日益激烈,冻罗非鱼片价格有可能继续下滑,食品服务行业就会更倾向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冻鱼片产品,这成为冻鱼片市场扩展的原动力。从表 5可知,从中国内地进口的罗非鱼产品价格普遍要比其它国家或地区进口的产品便宜得多,由哥斯达黎加进口冻鱼片价格为5.8美元· kg-1,中国内地同类产品只要3美元· kg-1,比美国罗非鱼平均价格还低,处于美国罗非鱼进口产品价格的低部。造成巨大的价格差异有很多的因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产品质量引起的,包括产品的规格、颜色、品牌等等,表明我国罗非鱼产业仍需从品牌和品质上入手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表 5 主要进口国家不同产品价格比较Table 5. US Tilapia products import unit values by country美元/t 冻全鱼whole frozen 冻鱼片frozen fillets 鲜鱼片fresh fillets 国家/地区country/area 2004年 2005年 国家/地区country/area 2004年 2005年 国家/地区country/area 2004年 2005年 韩国Korea 3 274 4 870 智利Chile 0 7 563 印尼Indonesia 0 8 177 印尼Indonesia 1 162 4 042 巴西Brazil 0 6 314 牙买加Jamaica 5 381 6 465 厄瓜多尔Ecuador 2 229 3 016 厄瓜多尔Ecuador 5 450 5 643 厄瓜多尔Ecuador 6 302 6 377 印度India 0 2 413 哥斯达黎加 5 590 5 615 洪都拉斯Honduras 5 860 6 267 越南Vietnam 1 284 1 778 印尼Indonesia 4 712 4 884 哥伦比亚Colombia 0 6 113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1 842 1 540 泰国Thailand 4 132 4 297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5 369 5 935 巴拿马Panama 894 1 434 尼加拉瓜Nicaragua 4 323 3 606 尼加拉瓜Nicaragua 5 669 5 881 泰国Thailand 1 260 1 335 中国台湾Taiwan 3 298 3 479 伯利兹Belize 3 724 5 842 巴西Brazil 0 1 301 巴拿马Panama 4 397 3 353 墨西哥Maxico 0 5 761 马来西亚Malaysia 1 057 1 259 马来西亚Malaysia 0 3 346 秘鲁Peru 5 448 5 682 菲律宾Philippines 2 182 1 252 中国内地China 3 031 3 009 巴拿马Panama 4 459 5 660 中国内地China 1 082 1 213 韩国Korea 3 709 2 681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5 569 5 639 中国台湾Taiwan 1 091 1 169 越南Viet Nam 6 795 2 604 巴西Brazil 4 620 5 135 平均价格average price 1 090 1 206 平均价格average price 3 290 3 309 平均价格average price 5 975 6 152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Data source: NMFS.2. 美国罗非鱼市场展望
在未来几年,美国罗非鱼产品主要进口国家将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参与到罗非鱼产品进口贸易竞争行列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将日益激发竞争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持续的稳定,拉动了水产品的消费需求,罗非鱼进口总量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到了2006年进口量有望突破15万t;在产品形式上,冻全鱼仍会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冻全鱼产品暂时没有退出市场的可能,但产品进口形式由冻全鱼转向冻鱼片为主的态势将无法逆转,因为“物美价廉”的冻鱼片已经深入民心,并势将继续进行下去;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等拉丁美洲国家仍将活跃于鲜罗非鱼产品的角逐。2006年美国罗非鱼产品价格变化不大,冻鱼片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多,企业盲目的输入,可能引起价格持续下跌。冻全鱼价格有上升的趋头,但估计升幅不高。由于中国的冻鱼片与冻全鱼的差价不到3倍,从理论上说生产冻鱼片不够经济,企业有可能会提高冻全鱼进口量,来保障其中的利润。越南政府经过多年的争取,2005年越南鲶鱼输美市场有所好转,有可能成为未来罗非鱼产品出口市场的新挑战[5]。
3. 小结
近期贸易模式不会有很大改变,未来几年美国市场罗非鱼进口量将继续上升,使罗非鱼成为美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然而有专家认为,面临目前的状况,美国国内养殖业将如何应对大量廉价罗非鱼产品的涌入,猜测很快会有新的贸易措施出台[6],所以中国罗非鱼产业不能掉以轻心。在近年来美国水产品市场上的事例给予我们一些启示,除了越南鲶鱼事件以外,去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对虾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受制裁金额达到3.8亿美元,说明中国水产品仍存在突出问题。出口竞争无序,行业自律性差,养殖和加工规模扩展过快,对国际市场信息掌握滞后,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产品档次不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因此国内罗非鱼产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失时机的把握当前形势,强有力地维护罗非鱼产品形象,提高中国罗非鱼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罗非鱼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
表 1 益生菌使用量
Table 1 The dosage of probiotic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g · L-1 益生菌probiotics 实验组Ⅰgroup 1 实验组Ⅱgroup 2 实验组Ⅲgroup 3 实验组Ⅳgroup 4 对照组control 芽孢杆菌(利生健)Bacillus sp.(‘lishengjian’) 1 5 1 0 0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0 0 10 10 0 表 2 不同处理组各期幼体的成活率(平均值±SD)
Table 2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urvival rate of L.vannamei larvae (means±SD)
% 幼体期larval stage 实验组Ⅰgroup 1 实验组Ⅱgroup 2 实验组Ⅲgroup 3 实验组Ⅳgroup 4 对照组control Z1 90.0±0.0 90.0±0.0 90.0±0.0 90.0±0.0 90.0±0.0 Z2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Z3 80.0±0.0 80.0±0.0 80.0±0.0 80.0±0.0 75.0±7.1 M1 70.0±0.0b 70.0±0.0b 70.0±0.0b 70.0±0.0b 60.0±14.1a M2 55.0±7.1 60.0±0.0 55.0±7.1 55.0±7.1 42.5±17.7 M3 40.0±14.1 47.5±3.5 45.0±7.1 42.5±10.6 32.5±17.6 P1 32.5±11.0 37.5±3.5 37.5±10.6 27.5±10.6 17.5±3.5 P13 25.0±7.1ab 27.5±3.5b 32.5±10.6b 20.0±7.1ab 8.5±2.1a 注:同行数据上标字母不同者之间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
Note: Means within rows with the different lette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
[1] 黄天文. 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措施[J]. 海洋渔业, 2003, 25(3): 146-148. https://wenku.baidu.com/view/8d7baa6ea98271fe910ef97d.html [2] 刘建勇. 复合微生物制剂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 海洋科学, 2005, 29(4): 36-40.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5487744&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3] ROSALIE A S.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determination for aquaculture drugs[J]. Aquac, 2001, 196(3/4): 277-28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4848601005397
[4] 王祥红, 李军, 纪伟尚, 等. 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海洋湖沼通报, 1998 (1): 66-67.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9112cf2fc01b25a7f083bd961b5afc33 [5] BRUNO G G, ANA R, JAMES F T. The use and selection of probiotic bacteria for use in the culture of larval aquatic organisms[J]. Aquac, 2000, 191(1/3): 259-27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4848600004312
[6] DOUILLET P A, LANGDON C J. Effects of marine bacteria on the culture of axen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 larvae[J]. Biol Bull, 1993, 184(1): 36-51. doi: 10.2307/1542378
[7] DOUILLET P A, LANGDON C J. Use of a probiotic for the culture of larvae of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J]. Aguac, 1994, 119(1/2): 25-4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044848694904413
[8] 王绪峨, 孙昭兴, 刘信艺, 等. 光合细菌在扇贝人工育苗中的应用[J]. 水产学报, 1994, 18(1): 65-68. http://scxuebao.ijournals.cn/scxuebao/article/abstract/19940111 [9] NOGAMI K, HAMASAKI K, MAEDA M, et al. Biocontrol method in aquaculture for rearing the swimming crab larvae Portunus trituber culntus[J]. Hydrobiologia, 1997, 358: 291-295. doi: 10.1023/A:1003149306511
[10] 阎斌伦, 王兴强, 李士虎, 等. 微生物制剂在中华绒螯蟹工厂化育苗水质调控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3): 329-333.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5261935&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11] 游锦华, 陈怡飚.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效果[J]. 水生生物学报, 1995, 19(1): 94-96.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890968 [12] 井树桂, 庞金钊. 光合细菌在人工对虾育苗中的应用实验[J]. 海湖盐与化工, 1995, 24(1): 8-10.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135079 [13] 崔竞进, 丁美丽, 孙文林, 等.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27(2): 191-197. [14] 潘康成, 杨金龙, 王振华, 等.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南美白对虾育苗上的应用[J]. 饲料研究, 2004 (12): 33-34. doi: 10.3969/j.issn.1002-2813.2004.12.011 [15] 马建新, 刘爱英, 宋爱芹. 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J]. 海洋科学, 2002, 26(3): 68-71. https://wenku.baidu.com/view/993637ad02d276a200292e34.html [16] 黄美珍, 李志棠. 微生态制剂在虾病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39(增刊): 75-79.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736535 [17] JAMES B O, CHERYL A G. Acute and sublethal of ammonia on striped bass and hyhrid striped bass[J]. J World Aquac Soc, 1991, 24(1): 90-101.
[18] LIN Yong-chin, CHEN Jiann-chu. Acute toxicity of ammonia on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juveniles at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J]. J Exp Mar Biol Ecol, 2001, 259(1): 109-1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098101002271
[19] 董闻琦, 刘必谦. 光合细菌在水产功物苗种培育中的应用[J]. 水产养殖, 2003, 24(2): 40-43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h290py0vy1b0870801s0jv0fv687208 [20] 邱宝生, 林炜铁, 杨继国, 等.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水产科学, 2004, 23(7): 39-41. doi: 10.11964/jfc.20220713610 [21] NOGAMI K, MAEDA M. Bacteria as biocontrol agents for rearing larvae of the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J]. Can J Fish Aquat Sci, 1992, 49(11): 2373-2376. doi: 10.1139/f92-261
[22] 李卓佳, 曹煜成, 杨莺莺, 等. 水生动物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 25(4): 99-102. https://www.doc88.com/p-383424300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