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2131/20090168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以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为母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试验。借助人工授精技术,同时以驼背鲈作为对照,利用显微镜 (Nikon E200) 以及解剖镜 (Olympus) 对杂交子代以及驼背鲈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测量与比较。结果显示,在水温27 ℃,盐度30,pH 8.1,微流水、微充气的条件下,杂交子代受精卵经历24 h 50 min完成胚胎发育,驼背鲈为25 h 8 min。胚后发育经历前期仔鱼 (0~3日龄)、后期仔鱼 (4~40日龄)、稚鱼期 (41~60日龄) 和幼鱼期 (61日龄以后) 4个时期完成变态发育。至330日龄时杂交子代与驼背鲈全长分别为 (23.57±0.94) cm,(18.35±0.72) cm,体质量分别为 (220.5±25.3) g,(142.6±0.58) g,杂交子代生长速度快,全长与体质量分别是驼背鲈的1.28与1.55倍;与驼背鲈在外部形态上相比,杂交子代体型细长,头部较大,体表有无序分布的黑色圆斑纹,各部分鳍小。通过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发现驼背鲈 (♀)×蓝身大斑石斑鱼 (♂) 远缘杂交组合是可行的,而且杂交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的杂交优势,为石斑鱼远缘杂交和石斑鱼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